当前位置: 首页 - 【墨踪】(新闻动态) - 【媒体关注】 - 《书法报-硬笔书法》刊发杨建民专版:平生守砚 乐此不疲
《书法报-硬笔书法》刊发杨建民专版:平生守砚 乐此不疲
 
添加时间:2019-08-29 19:39:42 【媒体关注】 阅读:1125 来源:admin


 

 

 

平生守砚乐此不疲

 

杨建民

 

上学时,与书法结缘

    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,是从我读初二那年开始的。当时给我们上政治课的徐老师字写得很好,于是每次上他的课,我都十分认真、专注。当然,我关注的不是他上课的内容,而是他在黑板上的板书,写得真是太好了。我经常禁不住地在书上临摹起他的字来。一学期下来,整本书变得“体无完肤”,被我写得不堪入目,全是徐老师的字“惹的祸”。不过,“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”,我的字慢慢地耐看起来了,也得到了老师同学们的认可,而且我的政治课成绩也渐渐好了起来,中考还考了97分。我得感谢徐老师,是他把我带进了书法这个神圣的殿堂。

     中考之后,我因入围江西省第二届中学生中师生书法大赛前50名而加入了江西省硬笔书法研究会。研究会的会刊是本很好的书法杂志,是它伴我走过了高中三年的生活,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“良友”。这是一本内部刊物,最初的创刊人就是现在席殊书屋创办人席殊先生。这本刊物,让我更多地了解了硬笔书法,知道了邱振中、席殊、张洋生、郑明耀、杨剑等一批硬笔书法名家。高中的生活是紧张的,但我没有放弃对书法的学习。高三那年,我的一幅书法作品发表于《中学生报》上,那是我发表的书法作品处女作。

    我的大学生活是在南昌度过的。南昌是省会城市,也是江西省的文化中心,使我能接触一些古代的碑帖,于是购买碑帖成了我的一个习惯。字写多了,我就有想参加比赛的念头,因而也得到了一些小小的奖励。大学中对我有影响的老师当属时任南昌市书协副主席徐林义教授。徐教授是南昌大学艺术学院的书法教授,在全校开设书法公选课,我因为爱好书法选修了这门课程。徐教授精湛的书法技艺、生动的教学情境使我对书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。本科读完后,我考取了研究生,继续进行生物科学的硕士阶段学习。由于繁重的学业,每天只能来往于寝室——食堂——实验室三点一线之间,我无暇于书法。这三年之中,我几乎没有进行任何书法创作,也少有书法的临习。那时,我以为,我与书法的缘分就此了结了。

 

工作后,坚持练书法

     或许是上天的安排,研究生毕业后我来到湖州师范学院生物系工作。教学科研是我的本职工作,书法成了我业余最大的爱好。笔墨江南、山水清远的湖州,曾经孕育了赵孟頫、吴昌硕、沈尹默、费新我、谭建丞等书法大师,赋予了这座古老的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。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,我有幸结交了范斌、胡迪权、王似锋等数位书法老师、挚友。师友间的相互交流与砥砺,激发了我久违的学书激情。2005年的五一长假,我参加了浙江书法网的书法培训班,受业于黄文斌、汪永江等老师。我的书法视野得到了扩展,书法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,这才真正懂得什么是书法,对书法的热爱也越发地强烈。一年来,也不知道有多少个挑灯之夜,我静坐于墨龙轩中(我的书房,实为车库),与碑帖为欢,与笔墨共舞。付出总有回报,这一年的辛勤耕作换来了一些小小的进步。虽然这些成绩算不了什么,但对于一个书法爱好者来说是一种精神上莫大的鼓舞,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将书法爱好进行到底的决心。

     为了更深入地学习书法,2007年,我参加了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函授行书班学习,受教于中国书协理事崔廷瑶先生,眼界与视野进一步扩大。尽管崔廷瑶老师的函授课程仅仅批改了四次我的作业,但每次批阅都非常费心。崔老师的谆谆教诲,我至今难忘。十几年过去了,我依然保存着崔老师给我的作业写的批语。2010年,我顺利成为中国书协大家庭中的一员,实现了自己的书法小梦想。近几年,我还获得湖州市宣传文化“五个一批”优秀人才,浙江省书协青年人才培养“新峰计划”人才,湖州市文联南太湖“新峰计划”文艺人才等荣誉称号。书法拓展了我的人生维度,充实了我的人生宽度,我要感谢在我学书道路上给我启迪,催我奋进的这些老师。

 

建网站,开书法课,创办工作室

     2005年,我利用已掌握的现代网络技术优势,自费搞起了书法网站“浙江书画网”,将历史上和当代的书画家的活动、资料、作品上网传播,引起了网民们的热切关注。我既当网络记者,又当网帖编辑,这一干就是14年。经过我的努力,浙江书画网立足浙北、辐射浙江,已成为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书画网络平台,这后面付出的心血和精力是外人难以想象的。期间,网站数据库崩盘过好几回,我试图过放弃,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。

    在进行书法临习和创作之余,我还开展书法推广和教学工作。20049月,我开始在湖州师范学院开设全校性硬笔书法公共选修课,至今已有十几届学生选修,人数达数千之众。在教学中,我着重培养学生对硬笔书法的兴趣,引导学生如何去进行硬笔书法的学习,并通过书法网站、教学录像、参观展览、作业展览等教学环节,增强学生对硬笔书法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。此外,我还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一些全国性的书法赛事,学生也常有获奖,如第七届、第八届“文华杯”全国硬笔书法大赛分别有6人、5人获优秀奖等,我也被大赛组委会授予“优秀园丁奖”。正所谓“教学相长”,在多年的书法教学过程中,我的书写水平得到了提高,硬笔书法公共选修课也得到学生好评。后来,我又陆续开设中国书法史、篆刻学等全校公共选修课,对于丰富大学生知识结构起到一定作用。

     2012年开始,我创设怀玉书院书法工作室。本着服务社会,服务学员的教学宗旨,依靠科学、合理、有效的教学手段,以及求真务实的原则,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,工作室自创立以来,已培养中国书协会员1名、浙江省书协会员3名、湖州市书协会员8名。我还常年深入企业、机关、乡村、校园、老年大学送书法、送文化,为湖州地方文化建设贡献微薄力量。

 

加入组织,发挥自身优势

    湖州作家苏苏在评论我的文章中这样写道:“杨建民对湖州有着真心的认同感、归属感,就像游子归家,一切觉得安稳、妥帖;也仿佛一滴水被大海包容接纳,无需彼此磨合,也无需刻意隐瞒雕饰,轻轻一碰触,便是天衣无缝般地交汇。”

    2003年来到湖州,爱好书法的我就和湖州书协接上了轨,我积极投身书协的工作中。只要书协要求的工作,我从来都没有说过一个“不”字,尤其是2018年开始,我担任湖州市书协副秘书长,主要负责展览和宣传,任务更加重了。一年里,我策划翰墨青春——湖州80后书法网络提名展,全面负责征稿、网帖制作等工作,展览展出湖州80后浙江省书协会员16人的作品,为推动湖州青年书法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。我还重点参与了“沈尹默奖”湖州市首届青少年书法大赛作品展的各项工作,全面负责收稿、评审、作品集编印、布展、颁奖现场等工作,该展成为湖州市书协2018年度重点品牌活动,且取得较好口碑及社会影响力。我还创设湖州书协官方微信平台“湖州书法”,全年撰写报道发布书协活动消息70条,极大扩大了湖州书协的影响。我还担任省书协、湖州文艺的信息员,经常往上推荐市书协好消息。

    在湖州,被市委宣传部授予优秀创新团队的笔道书友会受到人们交口称赞,这个团队在推动湖州书法艺术、鱼文化、蚕桑文化等方面,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我非常有幸成为团队里的一员。在领军人物王似锋老师、团队带头人范斌老师的引领下,团队常年雅集,交流书艺,不觉已有十六年光景。书友会的活动精彩纷呈,主题突出,无不体现笔道之精神。我曾说过“心在一起才是团队”,在这个团队里,我像是在湖州找到了贴心的家人。在笔道创新团队这个大家庭里,我积极地参与每一次的活动,积极地利用网络报道相关的活动。因为我知道,正是在团队诸多老师的精神引领下,我才得以蒙养和成长。感恩笔道,感恩笔道师友们,让我这个异乡的游子找到了精神的家园。

      在江浙的书法圈里,人们谈及“玉湖书社”这个民间社团时,都不会陌生。无论其开展活动之专业性,还是其会聚的书法精英水平之高,都是值得肯定和关注的。而玉湖书社这样的先锋社团,亦是我创始发起成立的。2012年,我以浙江书画网为依托,成立玉湖书社网络阵线联盟(简称“玉湖书社”)。名称取意赵孟頫《浮玉山》诗句:“玉湖流水清且闲,中有浮玉之名山。千帆过尽暮天碧,惟见白云时往还。”玉湖书社发源湖州,和湖州历史文化完好契合在一起。玉湖书社成立以来,集结了湖州地区及江浙周边的杨宇力、骆炜、陈永君、陈向东、翟玉梅等20余位书画同仁,成员大多系中国书协会员。社员们在近年中国书协展览中,共入展170余次,获奖10人次;成员中有浙江省“新峰计划”人才5人;湖州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2人;10人次获得过政府文艺奖项;省级以上展览中获等级奖数百人次。七年间,我策划了一系列网络及线下活动。特别是2015年先后在湖州金颖阁举办“墨润金颖——玉湖书社成员书画小品邀请展”,在安吉吴昌硕纪念馆举办“笔道寄心——玉湖书社成员书画作品邀请展”,引起社会广泛关注。

 

交游结友,守砚为乐

     学习书法,要好交游,好交友;走出去,请进来。2005年我策划了首届太湖杯硬笔书法网络展,得到了全国各地硬笔书法家和爱好者的支持,结交了一些同样爱好书法的网友。20065月,我又前往无锡参加相约太湖——中国硬笔书法精英展,继而到杭州参加亚厦杯全浙硬笔书法展,认识了王正良、吴一桥、潘现、严海南等全国硬笔书法名家,也结交了一批硬坛的铁杆“硬”迷,增进了友谊,开阔了眼界,提高了书艺。近年,凡是有中国书协重大展览,我都会就近去观摩学习。看一场书展,有可能胜于数年的闭门造车。与师友的交流,常有豁然开朗的感觉,这些对于学习书法都是不可缺少的。学习书法,要软硬兼施,硬笔可以练习结构,毛笔可以练习笔法,相得益彰。

     能够爱上书法是一种缘分,而能够长期与书法相伴,更是一种福分。但愿我能平生守砚,乐此不疲。

 

 




 
 
 
关于我们 | 请您留言 | 联系方式 | 友情链接 | 作品润例
杨建民(渐茗)全球个人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:浙江书画网 玉湖书社
 
渐茗新闻动态 渐茗艺术年表 渐茗影像记录 渐茗诗稿 渐茗书法 渐茗习画 渐茗篆刻 渐茗编辑出品物 渐茗相关评论